培训学校防踩踏应急预案

2025-07-23 浏览次数 0

培训学校防踩踏应急预案

一、组织架构与职责

1. 应急领导小组由校长、安全主任、班主任组成,负责全面指挥工作。

2. 疏散协调组(3人):负责各楼层人员清点与引导。

3. 医疗救护组(2人):配备急救箱及AED设备,设立临时救治点。

4. 后勤保障组(2人):负责物资调配与通讯联络。

二、预防措施

  • 每日检查:课前检查楼梯扶手、门禁系统、消防通道畅通情况。
  • 限流管理:高峰时段设置分时段入校方案,单次入校人数不超过容纳量80%。
  • 标识规范:走廊每10米设置荧光应急指示牌,拐角处张贴防踩踏警示图示。

三、应急响应流程

阶段操作规范
预警阶段发现异常立即启动三级响应,通过广播系统循环播报
疏散阶段按"从高到低、从外到内"原则沿预定路线撤离
稳控阶段设置警戒线,保持安全距离(≥5米)进行人员清点

四、处置规范

  1. 遇人群聚集时立即启动"三角区隔离法":用课桌椅在中心区域形成缓冲区。
  2. 受伤人员处理原则:轻伤优先转运,重伤立即拨打120并报告领导小组。
  3. 舆情应对:统一由宣传组发布信息,禁止任何人擅自对外透露。

五、培训要求

1. 全体教职工每学期参加2次防踩踏演练(含夜间模式)。

2. 班主任每日晨会检查学生精神状态及着装安全。

3. 学生需掌握"双手护胸、侧身下蹲"的自救姿势。

六、附则

本预案依据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意见》(教发〔2021〕4号)制定。

更新记录:2023年9月修订,2024年6月通过安全委员会审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