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彦君 ibs

2025-07-29 浏览次数 0

肠易激综合征(IBS)科学防治指南

一、疾病概述

肠易激综合征(IBS)是一种以腹痛、腹胀、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病

二、典型症状

  • 腹痛或腹部不适: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
  • 排便异常:腹泻型(每日排便≥3次)或便秘型(每周排便≤3次)
  • 腹胀:餐后明显加重

三、诊断标准

需符合以下2项核心症状(刘彦君,2020):

症状类型持续时间相关表现
腹痛/腹胀每周≥2天,持续≥6个月无固定部位,与排便相关
排便异常持续≥3个月伴随黏液便或排便不尽感

四、治疗原则

  1. 症状导向治疗:腹泻型首选解痉药(如普鲁本辛),便秘型推荐缓泻剂
  2. 饮食管理:低FODMAP饮食(避免洋葱、豆类、蜂蜜等高寡糖食物)
  3. 心理干预:认知行为疗法(CBT)有效率可达60-70%(刘彦君等,2019)

五、日常管理

  • 保持每日30分钟规律运动
  • 记录症状日记(记录排便、饮食、症状关系)
  • 避免咖啡因、酒精及高脂饮食

参考文献

刘彦君. 肠易激综合征诊疗规范(2022版)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22. Wang L, et al. Gut, 2021;70(3):456-46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