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污水处理

2025-08-24 浏览次数 0

医疗污水处理技术规范与操作指南

一、医疗污水处理流程

医疗污水处理需遵循"预处理-主体处理-消毒-排放"四阶段流程。

1. 预处理阶段

  • 固体废物分离:去除医疗废物、药品残留等大颗粒物质
  • 调节池缓冲:通过pH值、温度、流量调节实现均质均量

2. 主体处理工艺

处理阶段 核心设备 技术参数
化学处理 次氯酸钠投加系统 余氯浓度≥0.3mg/L
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反应器 COD去除率≥85%

二、关键设备选型标准

1. 格栅系统

建议采用铸铁材质,栅隙尺寸≤10mm,表面做防腐蚀处理。

2. 消毒设备

  • 紫外线消毒:波长254nm,辐照强度≥40mJ/cm²
  • 次氯酸钠发生器:投加量0.2-0.5mg/L

三、排放标准要求

执行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466-2005)规定:

污染物指标 限值(mg/L)
化学需氧量(COD) ≤150
五日生化需氧量(BOD5) ≤60
悬浮物(SO) ≤30

四、操作注意事项

  • 定期检测余氯浓度(每2小时记录一次)
  • 污泥回流比控制在20%-30%范围
  • 设备运行温度需维持10-35℃

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三级医院及以上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,具体实施时应结合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及相关地方标准执行。